top of page

[電商故事]44歲印尼媽媽的逆襲靠阿里巴巴國際站Alibaba.com



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經歷和人生際遇;他們有的步出校園未幾,有的已經人到中年,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 - 阿里巴巴國際站(Alibaba.com)海外供應商付費會員。

2018年3月初,20多位會員受邀來到阿里巴巴杭州總部,參加由阿里巴巴國際站海外事業部為優質海外供應商舉辦的“尋夢之旅”培訓課程。

這些小企業主,多是平凡的小人物,有著各自人生的起伏和掙扎。但通過阿里巴巴提供的電商平台,他們的人生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他們的故事,正體現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所倡導的普惠全球化之精神:讓世界各地佔80%的中小企業主,年輕人,婦女能夠參與到全球化的貿易中,能夠享受到全球化所帶來的好處。而這個好處,並不僅僅是由此帶來的財富。

第一次見到迪亞·汗(Diah Khan)是在阿里西溪園區5號樓的會議室。當時,台上的講師正用英文介紹阿里巴巴的發展歷史,台下的迪亞表情凝重,時不時揉揉充血的眼睛 - 就在幾個小時前,她接到了一個跨國電話,告知她身在印尼的母親因病去世了。


在課堂上表情沉重的迪亞

迪亞並非沒有心理準備,就在出行前,身患癌症的母親病情突然轉危。迪亞本想考慮放棄這次培訓機會,守在母親身邊,卻被重病的媽媽一口回絕。

“我知道去阿里巴巴學習是你的夢想。孩子,去追夢吧,媽媽支持你。”複述完母親生前叮囑的最後一句話,迪亞哽咽了起來。

八年前,迪亞打算創辦外貿公司,將木棉籽油,椰炭等印尼特色產品通過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Alibaba.com賣向海外市場。當她提出這個想法時,父親堅決不同意,最後是母親用攢下的私房錢,讓這個倔強的女兒圓了夢。

八年後,迪亞不僅成了家族中唯一的女企業家,也是一家七口最重要的頂樑柱。她讓弟弟瀕臨倒閉的椰炭工廠起死回生,培養妹妹管理外貿業務,甚至還幫助印尼當地種植木棉的農民,賺到了比原本多兩倍的工錢。

當工作人員得知迪亞家中發生的變故後,都以為她會放棄後面兩天的課程,趕回印尼。沒想到她哭著說,一定要堅持學完後面兩天所有的課程。

“這不僅是我的夢想了,這是我媽媽的願望,我得滿足她。”她堅定地說。


最終選擇堅持學完所有培訓課程的迪亞(前排右一)

家中唯一的女商人

今年44歲的迪亞出生在印尼爪哇島中爪哇省首府三寶壟(Semarang)。父親是普通的企業職員,母親則是全職主婦,五個兄弟姊妹中,她排行老三,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這是一個典型的印尼大家庭,但作為長女的迪亞卻選了一條對印尼女性來說算是“離經叛道”的人生道路。

大學畢業後,迪亞在一家海運公司上班,每週只需要坐班三天。沒過多久,迪亞就閒不住了,她想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在谷歌上搜了一圈B2B網站,頻繁出現的“alibaba.com”(阿里巴巴國際站)引起了她的好奇。

迪亞回憶,十年前,電商在印尼還是個新鮮事物。一定的電腦知識和英文門檻,讓很多印尼中小工廠對電商望而卻步,整個阿里巴巴國際站上的印尼產品也屈指可數翻。了幾天公開詢盤後,迪亞發現來自日本和美國的買家都在尋找一款十分小眾的產品 - 木棉籽油。

木棉在印尼並不稀罕。不過,許多農戶種植木棉,是為了把木棉纖維賣給紡織廠。並沒有多少人知道,木棉籽榨成的油,能在海外有市場。實際上,木棉籽油不能用於烹飪,但卻是一種優質的動物飼料添加劑和顏料添加劑。


迪亞在阿里巴巴國際站旺舖內的木棉籽油

看到了商機的迪亞,開始尋找印尼本土廠商。沒想到,她在三寶壟當地就找到了一家木棉供應商,並說服對方生產木棉籽油。做成第一筆生意後,又有兩家印尼供應商拋來了橄欖枝。最忙的時候,迪亞不得不趁著工作日午休時間,偷偷跑出去和供應商們談生意。

眼看副業蒸蒸日上,迪亞萌生了辭職創業的想法。但註冊外貿公司,還需要一筆不小的啟動資金。當時,迪亞的父親認為經商純屬“瞎折騰”,希望她向兩個哥哥一樣,考上公務員,過安穩的日子。

但母親支持女兒去闖一闖。迪亞從小脾氣倔強,想好走哪條路,就一定會悶頭走到底。而在一家七口中,沒有多少文化的母親是那個最懂她,最支持她的人。“最後,媽媽塞給了我一筆她攢下的私房錢,我又跑去銀行貸款,這才湊齊了開公司的錢。”

“如果沒有媽媽,我也不會成為今天的我。”談起故去的母親,迪亞又忍不住紅了眼眶。

在印尼做“村淘”

地處熱帶的印度尼西亞,不僅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排名第四的人口大國。超過2.7億的龐大人口規模,讓不少電商巨頭和投資機構都紛紛押注印尼電商市場。

Statista統計公司數據顯示,目前,印尼的網路滲透率和行動網路滲透率分別達到51%和47%。2017年,印尼電商用戶達到2800萬,而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22年突破4400萬。

生活在印尼大城市的迪亞,已經明顯感受到了電商帶來的變化。只要一有空,這位“女強人”也會掏出手機買買買,現為阿里巴巴控股的是她最LAZADA常用的購物APP,她特別喜歡在上面買衣服“。我都這樣了,印尼年輕人就更不用說了,在手機上'戳'幾下就能買到比實體店要價廉物美的產品。 “迪亞說。

但在交通閉塞的印尼鄉村,電商的影響力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這次阿里之行,迪亞是帶著一個與農村電商相關的問題來的。她對“農村淘寶”戰略特別感興趣,想來杭州取取經實際上,迪亞已經在印尼鄉村裡實踐起了她理解中的“村淘” - 幫助印尼農民把木棉籽油,木棉纖維等產品,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賣向全世界。

迪亞很幸運,她剛開始創業時就在國際站上發現了木棉籽油的海外商機。不過,接連不斷的詢盤很快讓她陷入了焦慮之中。真正深入這個行業後,她才發現,一些印尼農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減少木棉的種植規模。木棉種得少了,那木棉籽就更難拿到了。

當地農民“減產”的理由很簡單。他們種植木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把木棉纖維賣給當地的紡織廠。但近年來,泰國乳膠枕這一外來物種在印尼大受歡迎,消費者不再喜歡用木棉纖維製成的普通枕頭了。本地終端市場的不景氣,讓一些印尼農民甚至一把火燒了木棉地,乾脆改種其他經濟作物。

“我想要的是木棉籽。但如果當地農民的木棉纖維賣不出去,他們哪會給我們木棉籽呢?”思來想去,迪亞決定開始採購木棉纖維,再說服農民把木棉籽也賣給自己。這樣一來,農民賺到了比單賣木棉纖維更多的錢,迪亞也拿到了她夢寐以求的木棉籽。

就在今年,迪亞和當地政府之間商討已久的合作最終落地。在特批的一塊種植區域內,新栽種了約兩萬棵木棉。即便如此,木棉籽油的產量還是有一定局限,目前平均每月最多能生產12個貨櫃的量。

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迪亞已經和一家美國飼料公司簽訂了十年專屬合約。這意味著,與迪亞合作的印尼當地木棉農民,也找到了穩定的買方市場,每個月來自印尼鄉村的木棉籽油,都會通過海運被運往遙遠的美國。靠出口致富,這在以前,是當地農民們從未想過的事。


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迪亞找到了長期合作的美國買家

救活弟弟的椰炭工廠

因電商而重見希望的,不止種植木棉的印尼農民。迪亞弟弟的椰炭工廠,也是因為阿里巴巴國際站才“起死回生”。看到姐姐的外貿生意越做越好,迪亞的弟弟也開始嚮往經商,他相中的椰炭是一種美譽度極高的印尼特產。

椰炭,又叫椰殼水煙炭,是以椰子殼為原料,經過粉碎,成型,炭化,而做成的炭製品。椰炭熱值高,燃燒時間大約是傳統木炭的兩倍以上,並因為無菸,無味,無硫等環保特性,深受高端燒烤餐廳的喜愛。

工廠起步沒多久,迪亞的弟弟就找到了一位海外“合夥人”。滿心歡喜的他以為,自己像姐姐一樣找到了靠譜的買家,每個月只要穩定供貨即可沒。想到,收到椰炭的“合夥人”卻玩起了失踪,這讓弟弟的椰炭廠損失了一大筆錢。

就在弟弟走投無路之際,迪亞決定幫弟弟一把。她將弟弟的椰炭搬上了國際站,沒過多久就陸續收到了來自印度,日韓和中東等國的詢盤。

與木棉籽油相比,椰炭在阿里巴巴國際站上面臨著更大的內外競爭壓力印尼之外,中國和泰國的椰炭供應商不在少數;在印尼國內,也有大大小小不少椰炭工廠。一番對比分析後,迪亞決定在質量方面下功夫,“我們並不是第一個在印尼做椰炭出口的,沒有什麼先發優勢,只有高品質才有出路。”


燃燒時通紅中帶點灰的椰炭

迪亞把燒椰炭比作一門講良心的手藝活。她總是告訴工人,要用心生產,“如果椰炭質量不好,買家只要一燒就能看出端倪。”為了把控椰炭質量,迪亞並不盲目追求擴大產量,她知道曾經有一家位於卡里曼丹的椰炭大廠,就是因為追求產量忽視質量,最後被買家們打入“黑名單”中不再交易,

迪亞不想追求量和速度,而想“慢工出細活”。目前,弟弟的工廠生產一個集裝箱的椰炭大致需要一個月,但在國際站上找到迪亞的買家卻十分願意等,有一位買家甚至一等就是兩個月。就這樣,雖然價格比同行稍貴,但憑藉穩定的質量,迪亞弟弟的椰炭也漸漸打開了海外市場。

創業十年後,排行老三的迪亞,早已成為家中的頂樑柱。在五個兄弟姊妹中發展最好的她,不僅幫助弟弟的椰炭廠步入正軌,還讓妹妹也加入了自己的外貿公司。媽媽生病後的所有住院醫療費用,也由她一人承擔。整個大家庭因為迪亞的選擇,奔向了一個更為富足的方向。

“我喜歡Jack Ma 馬雲,我覺得他的故事和我有點像。他也是在沒有人相信他的時候,一步步獲得成功的。我開始創業的時候,除了我的母親,沒有人相信我會成功。“採訪中,迪亞難得的露出了笑容,她說她最欣賞馬雲的一點,是讓像她這樣白手起家的印尼中小企業,有機會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下一步,迪亞打算好好培養妹妹和自己的女兒,當公司的接班人。“經常有人問我,女性在印尼創業是不是困難?我想說,女孩們,只要你有想法,有衝勁,想創業,就去創業吧。別在乎你的性別,也別在乎反對的聲音。“迪亞說。

2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