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品牌經營]“誠品”不止是一家書店,探秘“誠品”真正的經營模式


2017年7月18日晚9時31分,一場長達67年的生死博弈落下帷幕,人生的舞台吳清友先生憑一席名揚天下的書店華麗謝幕,名留千古話傳百年,身後定格毫無爭議。

“誠品”這個名字就像定格在書店界的神龕裡,即使等了這麼多年依然沒有等到北京來,卻只等到了吳先生駕鶴仙去的哀訊,各媒體鋪天蓋地的緬懷可見吳先生人之可佩。

而誠品除了讀書人的朝聖之光和那一點小布爾喬亞情調以外,如何打破書店這個難以掙錢的魔咒,並讓讀書文化逆市成為一種流行的產業,這才是吳先生的過人之處和本文真正想要探秘的方向。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在台灣誕生。為了給讀者提供優質的閱讀空間,誠品嚐試了15年,也虧損了15年,可以說,誠品書店是吳先生對自己生命的一種創作和探索。某報導說:一家民營書店能開到吸引遊客、增加外匯收入、刺激經濟、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灣的誠品書店,無出其右。


吳先生成就了誠品的宗旨:人文、藝術、創意。他說於他內心而言,經營誠品書店其實就是在經營一個生命。

傳奇之人經歷總有一些撲塑迷離,除去書店的清單下,誠品真正的經營模式又是怎樣一翻景象?

15年的虧本是真的?也許僅對於誠品書店確實是這樣,但吳先生為了這個書店的夢想,他早以做好了一代實體經濟的商業佈局,所以就整個誠品,某個事業的虧損僅僅只是為了成就更大的品牌理想。

或者說“虧本”這種情懷,也是一種對理想主義悲憫之心的行銷手段?

不管是不是,反正在書店鐵定不掙錢的魔咒裡,這是一縷實現了的神聖理想主義之光,沒有比這更鼓舞人心的說辭。


大家對於誠品第一直覺多數是藝文氣息濃厚的書店,反而對於誠品生活了解較少,誠品生活近年以商場新生代之姿活耀於大小商圈,有別於同業百貨以全客層和女性為服務目標,而是依據不同商圈屬性專注於固定目標客群,其誠品依據商圈變形的彈性及專注於自己領域深耕,以自己方式重新詮釋商業,其營運模式值得我們一起瞧瞧,以下就是誠品與誠品生活神秘面紗。




誠品生活成長動能來自於持續開發渠道,與擴展旗下事業經營項目,透過生活提案方式與消費者進一步溝通,跳脫以往用新產品或是價格折扣方式吸引顧客上門。

低毛利的書籍販售及展演空間,透過零售及住宅的配置佈局,除保有品牌經營初衷外又可以創造一定營收,對於復合式經營有著重新詮釋,推測未來結合文化、商務、休閒、住宅等多元元素於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將是誠品在中國重要的發展模式之一。


1,056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