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商家事業部總經理張闊:2018阿里國際站B2B發展方向

作家相片: 品一品電商品一品電商


全球範圍內,未來B2B業務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商家又如何在新的時代命題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呢?

阿里巴巴商家事業部總經理張闊將B2B業務比作萬噸巨輪,他指出,萬噸巨輪的轉型要一步一步的走,這是個長期打造的過程。 2018年阿里國際站在B2B業務上也有新的思考與發展戰略。

全面實現數據賦能,提供支付、物流和金融等服務

Alibaba.com阿里國際站2018年計劃全面打通海關數據,預計將以往的一達通服務升級為除了解決基礎的關稅服務之外,還能提供支付、物流和金融等服務。通過優化“監管側”內部空間,希望國家、企業和平台方都可以在同一個網絡空間裡協同合作,打破過去的斷層式交流。這樣不僅很大程度上提升國際貿易的效率,同時監管部門的資料、信息一旦數字化,可以更加精準地刻畫出供應商和消費者的畫像。支付服務。企業可以直接登陸賬號,通過平台類似擔保交易的產品,展示供應商的信用額度。消費者也可以查看,且可以選擇提前支付商品,從而供應商可以解決整個支付、資金周轉問題。目前,阿里國際站的支付端口有多種形式,包括線上的信用卡、IT大額的銀行轉賬等,甚至可以支持IOC單證支付。物流服務。端到端的整個流程的透明度、可視化以及如何提升物流的時效性,上百年的貨代、物流公司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要做的就是通過數據化以及技術的力量去完成端到端整個鏈路的閉環網絡,提供時效性強、性價比高、全球可視化的物流服務。金融服務。全面打通海關數據還可以解決國際貿易一個很大的難點,即信用問題。如果所有清關過程可以在線上查看,可以很好解決國際貿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當所有數據實現可視化,可以一定程度增加企業的信用度,更有助於企業融資。這樣,阿里國際站就解決了B2B跨境貿易支付端、流通端以及買家之間的金融問題。

規範中小企業入駐,以“買家視角”滿足需求 對於未來有意願入駐阿里國際站的中小企業,張闊表示不會過多提高門檻,還是希望中國賣家能更多涉足跨境生意的。但是接下來平台會對賣家進一步明確和規範經營,站在“買家視角”盡可能滿足需求。

第一,海外買家需要什麼服務,是需要定制化產品還是人性化製造,進而尋找相應的供應商對接。第二,快品生產需求,從中國到美國全境七天之內把貨給送達,可以滿足客戶在特殊節日到來的補貨和銷售。供應商無論大小,都需要如期履約完成買家的需求,否則就是無效率商家。那麼阿里國際站又是從哪幾個維度來考查供應商的實力呢?

1、信息確定性;包括上傳商品的正確性、貨物描述一致、店鋪裝修等基礎信息。

2、客戶交互能力;買家來詢盤,是否能在1小時內給予答复,且各種時序和語言的買家都有可能上門,你是否能應對自如。

3、生產製造能力;客戶下單前需要樣品,商家是否能按要求完成樣品的能力。

4、履約保障能力;當平台給供應商解決支付、物流技術以及賬期等問題,商戶也要有一定的履約能力。

中外供應商“同台比武”,誰將更勝一籌?目前阿里國際站的主要2B業務還是比較集中在GDP相對發達的國家,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需求側,就是買家端;二是供給側,就是供應端。阿里國際站上的供應商不僅來自中國,世界各地的都有。比如歐洲有很多工藝品、手工製品及服裝等廠商,他們也享受中國國內同樣的供應鏈服務、減免以及支付物流等基礎服務。

張闊表示,他相信在未來的三五年內國際供應商與中國供應商的數量有望打平。在如此龐大的供應商聯盟下,中國廠商又該如何脫穎而出呢?張闊表示,如果延續以往簡單的批量化生產,傳統製造商會發現訂單量越來越少。因為現在整個東南亞比如越南、柬埔寨等有很多勞動密集型的工廠,在產品質量不相上下的情況,他們人力成本低,更具價格優勢。如果供應商能夠為客戶提供柔性化服務,支持小批量多批次訂單,保證服務質量,同時整合上下游以及周邊的相關產品,形成產業帶規模效應,就能很大程度提升競爭力。比如華強北電子工業發達,無論是做芯片的、做外殼、外觀的還是設計的廠商齊聚,形成一個非常完善的產業帶。 “當互聯網信息滲透到渠道越來越深的時候,傳統廠商就要快速反應,做好轉型升級靈活應對客戶需求”,張闊談道。在談及品牌打造時,張闊提到除了線上推廣以外,線下展會也是一個很好的渠道。比如德國的漢諾威、美國的工業展、中國的CES展等,可以增加產品展示和曝光度。加之現在互聯網的發展,線下展會也可以實現直播覆蓋,全世界的買家都可以互動選品。

張闊還表示,未來傳統B2B業務也將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除了中國,海外還有兩個比較大的據點,用來建立供應商的基地,這是阿里國際站2018年要做的事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