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驗經濟]美國百貨業出路何在?答案是以體驗為中心、數字化、全渠道
當美國緩慢地走出上一輪經濟衰退的時候,零售商顯然沒有精簡和調整它們的業務組合,沒有將其實體店面合理重組使之效用得到最大化。
傳統的美國零售商現在才採取本該七年前就採取的行動,包括關掉表現不佳的門店,在以體驗為中心的旗艦店、數字化參與和全渠道能力上進行投資。
百貨公司的式微確實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電商,但在服裝這一品類,仍然有90%的衣服是在線下買的。
傳統百貨公司必須繼續加強數字接觸、全渠道建設、大刀闊斧地提升產品開發週期運轉速度和“勝地”(即核心門店)的體驗。
“如果我們還在經營百貨業,情況無疑會非常不好。”這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副主席、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的判斷。在該公司5月8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掌門人巴菲特也表達了對百貨公司轉型的擔憂,稱“現在的百貨公司都在線上”。
美國百貨業的領頭羊們沒能用事實反駁巴菲特。三天過後,梅西、諾德斯特龍和科爾斯百貨公司發布本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同店銷售增長率全部為負,其中梅西百貨狀況尤其糟糕:季度營收下降7.5%至53億美元,淨利則下滑38%至7100萬美元。市場的悲觀情緒一時甚囂塵上,梅西百貨單日